bbbbbbbb
13歲出養美國 少女圓夢有個家
中時電子報作者洪榮志╱台南報導 | 中時電子報 – 2015年8月4日 上午5:50
推薦
中國時報【洪榮志╱台南報導】
「我好想有個家!」就讀國中一年級的13歲少女小果,自幼因親人過世,6歲起就被保護、安置,但一直想要有個家。善牧基金會台南嬰兒之家歷經2年媒合,終於替小果找到美國的收養家庭,3日養父母專程來台與小果相見歡,締造善牧最高齡的出養紀錄。
善牧台南嬰兒之家表示,小果因父母雙亡,6歲就被安置在私立線上英文測驗台南仁愛之家育幼所;原本小果並不適應育幼所的生活,但在社工、保育員不斷輔導、照顧下,終於放開心胸,還會照顧比她小的孩子。
由於小果一直想要有個家,2年前市府委託善牧替小果尋找永恆的收養家庭,但在國內與國外一直找不到適合的收養家庭,原本社工們已打算替小果規畫中長期的安置計畫,沒想到住在美國喬治亞洲的Land夫妻願意收養小果,開啟出養的契機。
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指出,Land夫妻因在美國長期認養孩子,近年來萌生收養的想法,線上英文測驗加上夫妻倆對台灣文化很有興趣,最後決定收養小果。
小果一開始並不想去,但養母為了她線上英文測驗特地學中文,並從今年2月起經常與小果視訊,表達關懷,也讓小果了解美國的生活情況,她才答應與養父母到美國去。
昨天Land夫妻越洋來到善牧台南嬰兒之家接小果,小果一開始還有點緊張害羞,但是當收養爸媽拿出彼此最喜歡玩的UNO牌後,第一次見面的尷尬便逐漸消失。
Land太太說,她很喜歡小孩,第一次與先生看到小果時,就覺得她長得很可愛,很喜歡她,雖然彼此仍有語言溝通的問題,但在決定收養小果後,她開始去上中文課,現在已可以用一點簡單的中文句子溝通。
昨天結束收養交接程序後,喜歡運動線上英文測驗的Land夫妻還與小果一起返回台南仁愛之家育幼所,除了看看小果以前居住的地方,還陪小果與院生一起打籃球。由於已經住了7年,大家的感情都很好,如今要離開了,仁愛之家除替小果舉辦惜別會外,大小朋友們也相互擁抱表達不捨,祝福小果一帆風順。談課綱 小野:很幹!愚蠢政府 把學生當呆子
民報作者記者蔡育豪/台北專訪 | 民報 – 2015年8月4日 上午8:31
「我心裡很幹,課綱黑箱作業又改得太明顯,擺明把學生當呆線上英文測驗子,問題是現在的孩子不是呆子,他們的受教權是要被保護的,不是你給孩子什麼,他們都要收。學生的抗爭是有意義的,他們花錢到學校求知,不是來學習錯誤的知識。政府這件事做得太愚蠢了。」作家小野,難得說了重話。
小野的兒子李中導演也說,學生反課綱這個行為本身的意義大過行動的結果,只是希望不再有學生受傷或死亡,人命是超過一切的。有獨立的思考是好事,就像埃及的茉莉花革命,影響了全球,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影響了香港。換作當年我是高中生,是沒有勇氣站出來的,這一代的高中生是勇敢的。
小野與李中父子,其實是要對談今年電影的展望,但一提到課綱問題,二人就先表白自己的想法。
李中念完政大社會系後,決定遠赴美國求學,報考哥倫比亞大學電影製作系。大半輩子從事電影工作的父親小野沒有給太多的想法,小野對兒女的教育一向抱持著「放任」的態度,女兒要休學,他馬上說好。兒子不想上課,他就帶到郊外走走,認識大自然。從保守的師大體系畢業的小野,竟是如此的開明,原因竟是父親從小用嚴格的、負面的標準來教育小野,小野不想用同樣的標準複製到下一代。
小野總是用正面、肯定的態度和言語鼓勵兒女。
李中說,我做任何事,父親總是說「很好,很棒」,雖然有點敷衍,但我感受到的是愛與信任。
李中在拍攝電影「青田街一號」期間,小野從沒到過拍片現場探班,小野說,我去了他就變成「小野的兒子」,我不去他就是電影的導演。
「青田街一號」是李中返台後編導的第一部電影,大膽的黑色靈異幽默劇本,是台灣電影從沒有碰過的題材,「有鬼卻不可怕,有殺手卻不血腥」李中說,我希望觀眾看到的是「善念與惡念」。
寫了數十年的劇本,做了數十部電影製作人、編劇,就是沒當過導演,小野看著兒子入行就當導演,難免也眼紅心癢。小野說,如果有機會,我也想當導演,劇本一定是結合性與暴力,讓大家跌破眼鏡,知道我不是只會寫親子文章。
也許這個想法太勁爆了,李中反而說未來最希望能拍父親早年寫過的童話小品,改編成動畫,一定會賣座。
父子二人的對談,不時的互相搶話、互揭糗事,小野回憶到替高二的李中買過保險套,二人開心大笑不已,或像父子也像朋友。
「父親給我最大的資產就是他的個性正直與他的朋友們,這些遠比金錢重要」李中說。
小野則說「李中的心靈很自由,擺脫我,沒有被我的框架限制住,不用我操心」,這是他給我最好的禮物。課綱爭議 吳思華強調未放棄與學生溝通
中央廣播電台作者蕭照平 | 中央廣播電台 – 2015年8月4日 上午9:07
教育部長吳思華3日與反課綱學生會談,儘管學生對會談結論仍不滿意,不過,吳思華今天受邀出席國民黨立院黨團大會受訪時表示,教育部從未放棄與學生溝通,也強調教育部任何作為並沒有用權威改變事情,而是從教育觀點出發討論問題。
教育部長吳思華4日受邀出席國民黨立院黨團大會,說明課綱微調過程。吳思華會前受訪表示,教育部從沒有放棄與同學溝通,希望社會能給教育部與學生理性對話空間。
針對媒體指吳思華在3日與學生會談上「翻白眼」,吳思華澄清,他是因為眼晴疲勞,並沒有對任何人翻過白眼。吳思華說:『(原音)我好像沒跟任何人翻過白眼,我昨天看前後錄影帶,純粹只是跟一位老師講話結束後,我轉頭跟另一位同學講話時,那時因為覺得眼睛很疲勞動了一下眼球,我想我們溝通過程中間,不管是老師或同學的發言,我們都很尊重。』
吳思華表示,教育部並沒有用權威力量改變事情,而是始終用教育觀點討論問題。吳思華說:『(原音)教育部從過去到現在的每一個作為,都是從教育本身出發,我們沒有行政官僚的企圖去改變事情,而是用教育觀點討論大家現在面臨的困難與問題。』
吳思華也指出,不管立法院的決議為何,教育部都會尊重,他也再三強調,教育部一直希望與同學溝通,希望能用最妥適的方式處理爭議。